
科研平台
一、中心简介
中心依靠浙江大学多学科优势,凝聚一批高水平教授团队,服务于郑州制造业转型升级,建立一批智能技术研发中心,开发一批典型智能装备,支撑郑州市绿色智能制造发展。
针对智慧农业技术与装备、智能装车技术与装备、永磁调速技术与装备发展过程中的难点和瓶颈问题,开展核心技术研究、创新产品研发和智能装备产业应用。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植物-土壤-环境信息获取、农业物联网、农用无人机、农村信息化等;永磁涡流调速理论、技术与装备及其产业化;袋装物料自动装车等智能物流技术装备及其产业化。
二、团队成员介绍
团队负责人:何勇教授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要从事数字农业、农业物联网、农村信息化、农用航空和智能农业装备等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团队核心成员:
傅建中教授,科技部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包括智能CAM/CNC技术、三维打印技术、机器人协同智能制造技术等。
刘飞教授,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主要从事智慧农业信息感知技术与装备、数字农业与农业物联网等工作。
龚国芳教授,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教育部高校科技成果奖一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主要从事减摩耐磨材料在水润滑条件下的摩擦学特性及其在水液压元件关键摩擦副上的应用研究。
杨世锡教授,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主要从事大型旋转机械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智能检测与信号分析技术等方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聂鹏程研究员,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主要从事人工智能、光谱分析与光谱仪器、物联网与智能装备研究工作。
冯雷副教授,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主要从事农田信息获取与融合技术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三、研发方向
1.农用无人机系统
2.智慧农业物联网技术装备
3.农业大数据平台及互联网平台
4.农产品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器与服务
5.作物表型信息获取技术与装备
6.智慧农机系统
7.土壤养分检测技术及装备
8.全封闭自动化植物工厂技术与装备
9.永磁涡流调速传动技术与系统装备研究及其产业化
四、产学研合作
1.与河南云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建云华数字农业联合实验室。
2.与杰力惠农业科技(湖州)有限公司开展“设施农业物联网系统研发”技术合作。
3.与杭州蓝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展“蓝郡设施农业智能设备系统研发应用”技术合作。
五、科研成果
1.高光谱检测分析技术
2.数字孪生
3.空天地一体化
4.植物表型检测平台
5.显微成像虫害监测系统
6.智能温室控制系统
7.永磁传动系统
8.智能装车系统
9.新型过滤系统
六、自主研发设备(部分)
七、知识产权
1.温室遥感信息处理系统(2021SR1594626)
2.智慧农业气象灾害业务预警系统 (2021SR2115124)
3.智慧农业生长数据管理软件(2021SR2115123)
4.智慧农业现代化设施管理软件(2021SR2115186)
5.双光路双光源红外气体传感器标定系统(2022SR0059222)
6.智能温室控制柜软件(2022SR1100998)
7.南浔控制柜网络助手软件(2022SR1082491)
8.南浔控制柜串口助手软件(2022SR1082420)
9.虫情检测点网络助手软件(2023SR0339840)
10.水质监测站网络助手软件(2023SR0339838)
八、技术推广
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宣传手册.pdf